地学论坛—中国地学专业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108|回复: 2

[基坑支护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导入策略探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2-18 08: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积极探索。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精心设计的导入应该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让学生在“欣赏、赞叹”之后,不知不觉进入教学环节。高中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成功的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以兴奋的状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导入;策略;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合理的课堂结构,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和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课前导入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和关切地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第斯多惠也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就能设计出精妙的导语,最终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国家级期刊《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等杂志先发表、后付费!可提供国家级、省级、核心等多种期刊,专著、主编挂名、国家级课题均可操作!咨询企鹅:1324725251)
  第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需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课堂导入想要高效,在导入阶段教师就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从而能够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于高中生,他们的好奇心、动手能力、探索欲望强烈,同时他们还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如在讲解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这样的几幅图片:神舟十号飞天、“航母style”、中国好声音、海底鲸鱼漫游等。这些图片与即将教学的内容有关,而且其中并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学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相反还会很感兴趣。此时询问“同学们,你们想要将这些奇妙的图片插入到自己的word文档中吗?”,在学生响应之后,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在学完新建文档、字体设置、文本框创建等新知识后的练习课中,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利用已学知识,自己完成一篇图文混排文档的创建,并以此评分、奖励。于是在这样一个明确目标的激励下,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地调动,能够感觉到学生争先恐后地想要完成任务。这对于学生头脑中以往知识的巩固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第二,高效的课堂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中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良好的课堂导入必须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让学生产生出想学习这些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心理惰性因素,如果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很低。因此,导入所包含的内容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兴趣。
  第三,课堂使用素材活泼健康向上是老师的课堂责任。
  (1)用各种时事新闻设计导入
  现在的高中生喜欢利用网络聊QQ、写微博、喜欢上网,但是他们上网基本不是去找与学习相关的东西,因而对于各种时事知道得很少。而时事新闻,都是最新发生的事,并能够帮助他们对当前的时事有一定的了解。如在学习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时,正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学生不仅从Internet上获取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还观看了党的十八大开幕视频片段。这样用当前时事热点为内容去设计导入,不仅仅能够迎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见识,扩展眼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代理教育、经济、医学、社科、法律等论文的刊发业务,代理各类个人专著的出版,并提供代写业务。“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我们将用我们的真诚换取每一个客户的信任.QQ1324725251)   
  (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设计导入
  课堂导入的设计可以利用身边发生的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及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然后将教学的知识点整合进去。如我校2014级毕业生刘丰同学,正是高考复习紧张阶段,为一位素不相识的4岁白血病患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引起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以“最美中学生”为主题的电子版报比赛,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同学人团结协作,有的制作)PPT幻灯片,有的制作WORD文档,有的以画图工具生动形象地描绘着一幅幅图片,然后加以整合。从一件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对刘丰学哥的敬佩,同时为自己身为富源一中的一份子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从这堂课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合作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对自己校园的热爱之情。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导入是一门十分独特的艺术,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构思。教学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哪怕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往往也可以设计出多种导入方法,教师在对导入内容进行构思时,还需要提出自己的授课技巧,使教学导入方案的设计“新”“活”“实”。
  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努力探讨、挖掘课堂导入的多种呈现方式及其就应用,与学生一起走进高效快乐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杜亚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学园, 2011(20).
  [2]梁红飞.信息技术课中导入技巧的运用[J].南方论刊,2013(5).
  [3]盛廷明.课堂导入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3(1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09: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教育》征稿/ 先发表后付费
杂志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
国际刊号:ISSN 1001-2982
国内刊号:CN 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征稿对象:       
全国中(含高、中等职业学校)、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及教管人员。
征稿内容:
有关素质教育、环境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能力培养、问题探讨、教法研究、复习考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感想、综合研究等教育教学类作品。
征稿要求:
1.文章须为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2.观点明确,表述清楚,资料准确,文字流畅,注释完整。
3.文责自负。本刊在不影响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有权对稿件进行必要的删改。
4.稿件字符一般在2000—2500之间。
5.文中插图、表格要清晰、整齐,用序号标出,并标明图题和表头。
6.稿件三个月内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恕不退还,敬请谅解。
7.稿件中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及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
投稿及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 15652606958
(2联系QQ :1324725251  (欢迎加Q备用)
(3微信号: 15652606958
责任编辑:董老师 
另:
代写教育、医学、经济管理等论文;并推荐发表;代写硕博士论文;征集署名主编、副主编、编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3: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刊论文发表/国家级期刊《中国教师》征稿/先发表,后收费

《中国教师》杂志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教育类权威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国内统一刊号:CN11-4801/Z,
邮发代号:82-113 。
《中国教师》内容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刊登的文章以内容深刻、切实关注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为特点,获得了各界人事的好评。
《中国教师》 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性与学术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为一体,以专业品位、文化风范为定位,打造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展示当代教师的风采。杂志全方位反映教师生活,记录丰富生动的教学生涯;既有专家学者对教育的各种问题的分析、论述;又有众多一线校长、教师的经验交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集学术性与专业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于一体,以专业品位、文化风范为定位,以期与广大教师共同成长。
现面向各位老师征集稿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微社区|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地学网论坛   粤ICP备15059770号

GMT+8, 2023-12-10 12:35 , Processed in 0.51768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